阵发性心动过速有哪几种可能性?
阵发性心动过速是临床上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其临床特点是突然发作,突然停止,每次发作可持续几分钟至几小时或几天。心率大多数在160~220次1分,也有慢至100次1分或快至280次1分。阵发性心动过速由于发作时心动过速起源部位和发生机制的不同,可分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其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因为三者发作时心电图均呈窄的QRS波表现(差异传导和旁道前传者以及本身有束支传导阻滞时表现为QRS波增宽),有时三者之间难以鉴别,同时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也相仿,故统称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起源于左右心房、肺静脉、上腔静脉和冠状静脉窦等部位,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折返环由房室结及周围心房肌组成,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折返环由房室旁道、房室结及心房、心室肌组成。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为ORS波宽大畸形,可起源于左右心室、肺动脉窦部及肺动脉内、主动脉窦内等部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常根据发作时心电图ORS波是否宽大畸形来区分,但需注意室上性心动过速呈差异传导和旁道前传时以及本身有束支传导阻滞时也表现为ORS波增宽。
(李召峰 胡建强
什么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具有突然发生、突然终止的特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在人群中的患病率是2.25/1000人,而发病率是每年35/10万人。从婴幼儿到90岁以上均可见室上速发作,发作的平均年龄是57岁。多见于心脏结构正常者,少数患者并发其他心脏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常见诱发因素有情绪紧张、脑力或体力活动及过度吸烟、饮酒或饮用咖啡等,感染、外科手术及其他疾病和外伤等应激情况下也易发作,常见的室上速中约60%为常见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30%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另10%包括房性心动过速、少见型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临床表现主要为突然发生的心跳增快心率大多数在160~220次/分,伴头晕、乏力、手足发冷,甚至血压下降全身冷汗等现象,心电图表现为窄QRS波的心动过速,QRS波形态与正常窦性心律时的形态相同,但出现差异传导和旁道前传时以及本身有束支传导阻滞时可表现为ORS波增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