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房性心动过速?
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指起源于窦房结以外任何心房部位或与心房相连的解剖结构(如肺静脉、上腔静脉和冠状静脉窦等),不涉及房室结的快速性心律失常,频率通常在120~220次/分,自律性异常、触发活动和折返激动是房性心动过速的三个发生机制,临床上一般根据房速的形成机制及起源部位,将房速分为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和大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前者包括界嵴部位房速、肺静脉口部房速、间隔部房速等,后者包括手术切口和心肌瘢痕所致的折返性房速。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也具有突然发生突然终止的特点。心电图表现为窄ORS的心动过速,房速的P波形态不同于窦性心律时的P波形态,P-R间期常受心动过速频率的影响,心率快时可出现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也即心房的频率快于心室的频率,并且心室波均为心房波下传,房速时通常在P波之间有等电位线,这有助于区别典型或非典型的心房扑动。在正常人群中,异位自律性房速常见于小儿,但也可见于正常成人,而折返性房速通常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或发生于先天性心脏病外科矫治手术后,在75~85岁的老年人中,阵发性房速的发生率为13.5%。
(李召峰 胡建强)
什么是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指起源于希氏東分支以下的東支、浦肯野纤维和心室肌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目前多采用Welens的定义,即频率大于100次/分,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自发性室性电除极活动。心电图表现为连续出现3个或3个以上宽大畸形的QRS波,QRS波时间大于0.12秒,频率超过100次/分,R-R间期基本规则,一般R-R间期相差不超过20~30毫秒,可出现房室分离、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常见于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和严重心衰等,常可引起患者猝死;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也可发生于正常人群或心脏结构正常者,此时称为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一般预后良好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常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心慌,常伴头晕、乏力、血压下降、冷汗等,心脏结构正常患者常能耐受,而在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中常出现严重后果,如低血压、休克、急性左心衰甚至死亡,需要积极抢救。治疗方面,在心动过速发作时,开始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如果效果不良或出现血流动力学异常和病情恶化,则需行直流电复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常可采用射频消融术根治,手术成功率较高,伴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动过速常需长期药物预防或安置自动复律除颤器(ICD)以预防猝死。
文章评论